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马骏:完善转型金融框架,推动高碳行业向低碳有序转型

金融界   2023-09-08 13:07:17

9月8日上午,在由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商品交易所、芝商所主办,郑东新区管委会、郑州市金融工作局、期货日报承办的2023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主论坛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对经济增长、能源转型与绿色金融进行详细讲解与分享。

期货日报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近年来,绿色金融在中国乃至全球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6月份,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7万亿元。2016以来,我国累计发行绿色债券近3万亿元。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和全球第二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资料图片)

马骏表示,传统的绿色金融注重支持“纯绿”或“接近纯绿”项目。在目前的体系下,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的经济活动得不到充分的金融支持。不论是否能转型,属于“两高一剩”行业的许多企业授信都被压降。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如果得不到金融支持,会产生如下后果:转型失败或被延迟;企业破产倒闭导致金融风险;企业倒闭裁员影响社会稳定。

为了弥补绿色金融对高碳企业支持不足的缺陷,转型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在双碳目标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完善转型金融框架从而推动高碳行业向低碳的有序转型是非常有必要的。”马骏说。

不过,他表示,转型活动比纯绿活动的规模要大的多,因此,也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建立转型金融框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明确界定标准、披露要求和提供政策激励,来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支持高碳经济活动(包括企业、项目和金融资产)向低碳与零碳目标转型。”

在马骏看来,2022年11月的G20峰会上通过的《G20转型金融框架》,对引导、推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支持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具有重大意义。“我们需要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本有序地进入到市场中,用金融手段帮助有意愿、有技术支持的高碳企业实现低碳转型。”

马骏针对《G20转型金融框架》做了详细的解读。他表示,该框架作为引导各国制定框架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纲领性文件,有五大支柱:

一是界定标准。马骏认为,在没有明确标准的情况下,对转型活动(包括企业和项目)的识别成本会很高,不利于金融机构开展转型金融业务。目前,我国央行已开始进行转型金融目录的编制工作。我国浙江省湖州市作为优秀绿色金融试点城市,已发布了第二版地方转型金融目录,其中包含了九大行业中的106项转型活动。湖州市的成功经验值得各地关注与推广。

二是披露标准。具体来看,转型主体要获得转型融资,就需要披露完整的转型方案、短中长期的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信息、落实转型的治理安排等。

三是产品体系。要扩大目前转型金融工具箱,让更多种类的产品纳入进来,尤其是股权类、保险类工具,帮助融资企业降低杠杆率、规避转型所带来的风险。

四是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让转型活动更具有可行性,提高融资的可获得性。

五是公正转型。要更加注意转型活动可能带来的负面经济社会影响,如大规模失业和供应链断裂等,而金融机构应该鼓励转型企业采取措施减少转型所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绿金委课题组发布的《碳中和背景下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报告用“能源政策模拟模型”(EPS模型)等方法对我国绿色低碳投资需求进行了测算。结论是,在碳中和背景下,按与《绿色产业目录》相一致的“报告口径”测算,我国未来三十年的绿色低碳投资累计需求将达487万亿元(按2018年不变价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