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儿童节特别礼物:交响童话《梅雷尼翁:寂静之地》,为孩子演奏的彩色音乐会
6月的第一天,我们迎来了一个充满童心的节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海交响乐团助理指挥张橹执棒,在儿童节当天的17:00和19:30,接连奉上两场为大小朋友定制策划的儿童节音乐会——交响童话《梅雷尼翁:寂静之地》。
此番演出既是该作首次走出欧洲来到亚洲首演,也是上海交响乐团在继《博物馆奇妙夜》、音乐好邻居、音乐地图课堂等音乐演出活动后,再次为儿童群体量身定做的美育项目,为让更多小朋友走进剧场,身高限制也从日常的1.2米以上降到1米以上。
《寂静之地》是以游戏美学全新打造的一部多媒体原创交响童话音乐会。与2021年“六一”儿童节《博物馆奇妙夜》相似,这也是一场专为家庭和儿童打造的娱乐类音乐会。通过音乐、旁白和插画表演,向孩子及家长介绍管弦乐的奇妙。
在这个充满美丽的图像、迷人的旋律和交响乐的奇幻世界里,德国儿童文学作家弗劳克·安吉尔(Frauke Angel)负责创作故事,当下杰出的电子游戏音乐作曲家下村阳子负责创作音乐,德国资深制作人托马斯·博克(Thomas Böcker)则担纲构思并制作,讲述了一位名叫MIRU的孤儿与发小HIKITO、忠实的宠物MAKO一起踏上的一次难忘的冒险之旅。
作曲家下村阳子曾为《超级玛丽RPG》《街头霸王II》《王国之心》和《最终幻想 XV》等国际畅销游戏作曲,并因此名声大噪,她的音乐还被用在2020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而制作人托马斯·博克则曾成功制作过一系列电子游戏主题音乐会,如“终极交响”和“交响传奇”系列交响音乐会。
《寂静之地》继承了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和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等作品的经典之处,寓教于乐,每个角色都有属于各自的主题和乐器,以此向孩子们介绍交响乐团中的“十八般乐器”。
比如童话中的主角MIRU,阳子选用了大提琴来作为主题乐器呈现。这种音域宽广的乐器即可优雅,亦可以从容地表达喜悦和悲伤。这既契合MIRU求知若渴、精力充沛的形象,同时又能描绘MIRU性格中的敏感与不稳定。
音色选定之后,在作曲环节阳子亦采用了多种调式与节奏相结合的办法,来展现出人物内心的情绪与感受。音乐的演奏配合着旁白与画面,让MIRU的内心世界与听众达成情绪共振。
同样阳子也为故事中的其他角色选用了适合的乐器,比如为充满冒险精神、忠诚却又固执的小狗MAKO采用了马林巴琴、邦戈鼓与康加鼓的组合,这种以打击乐为主的组合可以充分展现出MAKO身上的动感与活力;
而甜美善良的小鸟IKARI,则用长笛来展现。哪怕它的声音像它羽毛一样轻盈,但却背负着沉重的负担的困境;
小号代表心地善良、有时也有些慵懒的男孩HIKITO,他希望生活简单,但他也觉得自己是个冒险家和探险家。他兴奋时会打嗝,演出中如果观众细听,甚至可以听到他的打嗝声。
整部交响童话,旋律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变化,进而反映整个“寂静之地”的变化。
“人们往往认为古典音乐和交响乐会令人紧张、让人犯困,或者你必须在聆听的时候坐得笔直,但事实并非如此,”下村阳子说。“我希望游戏音乐、或者像《寂静之地》这样的作品,可以成为观众聆听古典音乐的原因之一。”
担纲本场音乐会指挥的青年指挥家张橹认为,《寂静之地》用音乐为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光明战胜黑暗的故事。作曲家下村阳子用特定的乐器组合为每一个角色赋予了鲜活的性格,动机贯穿在故事线条中,通过组合、变形、拆分等,推动剧情的发展。结合贝倩妮讲述的旁白,以及投影板上的插画,让故事变得更生动和立体。“但最终对孩子来说,任何语言的解释,都不如带他到音乐厅来感受一场音乐会。”
作为新手爸爸,张橹在处理音乐时也多了一份柔情和感悟:“孩子给我的不仅是快乐,在与孩子的接触中,我捕捉孩子对我的依赖和爱、他的想象力和纯真、善良,这都让我惊奇。在某种意义上孩子是我们大人的老师,他们的品质都埋藏于音乐中,这让我处理音乐时有了另一种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