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看点!如何评价井上雄彦执导的动画电影《灌篮高手》?

哔哩哔哩   2023-05-10 23:13:35

这部电影,我是在五一假期之前看的,但直到今天才动手写下感受。原因嘛,除了懒之外,我在这段时间里看了太多人对电影表达的喜爱或者不满,可谓争议与情怀同在。

那对我来说,这部电影代表着什么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是情怀?看电影的过程中,我的情绪并没有太大起伏,因为绝大部分情节我已经通过漫画烂熟于心,相应地我觉得制作水准并不算高,动态表现力极差。是不满?倒也没有,我仍然津津有味地看完了整部电影。


(相关资料图)

那是什么呢?

时间拨回1996年。

那一年,《灌篮高手》的动画开始在电视上播放,我首次领略到了“篮球”这个运动的魅力,在我的小学里也形成了一股篮球热潮,虽然没有一个人能像电视里那样做到灌篮或者随便投三分;也是在同一年,我开始陪着我姥爷,看电视上的CBA比赛转播。

从那时起,我成了辽宁队的铁杆死忠——这是我的家乡球队。

我姥爷以前是厂子里球队的中锋,酷爱篮球——这也是当年辽宁的特色:国有工厂多,依托工厂的各种业余体育队发展得很好,间接也为举国体制下的各级运动队输送了很多人才,辽宁体育一直强盛的根源也在于此。我跟着我姥爷看辽宁猎人沈飞客车队的比赛,知道了三驾马车李晓勇吴庆龙吴乃群,脾气暴躁的王守强,傻乎乎的二中锋接君,更傻的中锋李德,扣篮王詹姆斯,以及后来的一代代小将郭士强,刘相韬,杨鸣,张三疯……我们祖孙俩边看球边交流:“八一队真牛逼”“新浪是哪的球队”“王治郅怎么不见了”“这个上海的大个子打得不错”。我打球远远不如我姥爷(事实上我手脚极度不协调,只有一股子蛮劲),但我对新闻是知道不少的“八一是不错,但他们不用外援,以后会吃亏”“新浪是台湾的球队,新浪不是地名”“王治郅去美国打球了”“那上海大个子也要去美国打球了”。我姥爷拍着沙发把手怒斥“这帮瘪犊子怎么都跑美国去了!”我只得解释“他们打球是赚钱去了,给国家队打球的时候还会回来的。”“哦。”

当然,“瘪犊子们”去的美国,是《灌篮高手》里的顶级高手流川枫、泽北荣治等人也很向往的地方。无他,那里确实是世界篮球最高水平的殿堂。我也是在1996年开始看的NBA,虽然那个年代转播的NBA比赛少得可怜,但我总算能把书上看到的乔丹、尤因、巴克利等名字与场上那一个个黑蛋给联系起来了。只不过,那些年我对NBA最有印象的居然是印第安纳步行者,因为那个叫雷吉·米勒的家伙一旦在比赛末尾接管比赛,他们的主场就有球迷高举着牌子到处炫耀:“Miller Time”——球迷能如此近距离地表达对球队球员的喜爱,骄傲地出现在电视镜头里,这可是在CBA和《灌篮高手》里都见不到的场面。而乔丹?在那时的我眼里,那些中投和背身有什么可看的?

很快地,自己开始打球后,我才明白乔丹那些举重若轻的进球是有多难得。

对了,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是沈阳市铁西区,那个可能是全国工业味儿最浓的地方。铁西区有些路上会有铁路,通往一间间锁着门的工厂里,偶尔能见到拦路杆抬起来、几十个车皮向工厂里拉货,这时所有车辆、自行车和行人都只能停下,目送那慢悠悠开进工厂的火车。我跟我那个长得像科比的铁子,就是沿着这些铁路,拿着篮球去挨个工厂找能进去打球的场地——很多厂子会有篮球场!我们钻进去拍拍球投投篮,直到有人大声呵斥地轰我们走。当然,那时候的科比也只是个籍籍无名的孩子,我没觉得我的铁子长得像个NBA球星。我俩的球技也是半斤八两——我是十两一斤的那个半斤——拿着球玩儿一下午,末了买包小零食,两个人用四只沾满了灰尘的黑手抓着吃,一边吃一边互相安慰:“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现实的比赛看得多了,自己也打篮球了,《灌篮高手》呢?我还是一直很喜欢,因为这部动画很写实。借着家里当时开批发书店的优势,我去隔壁其他书店蹭书,看完了彼时翻译为《篮球飞人》的漫画,进而对动画里没拍出全国大赛、而拍了个莫名其妙的翔陵联队战的事儿感到耿耿于怀。多年下来,漫画的情节我早已倒背如流,也看了《十日后》《耳环》和《Real》这些井上雄彦的作品,深深地觉得这家伙对篮球的热爱是真心实意的,他不会把自己笔下的篮球手们画得飞天遁地仿佛拥有超能力,他只是在画最纯粹的篮球。

时间一年年流逝,赛季一年年进行下去,我一直看着辽宁从年年辽老二变成年年保级的球队,看到降级,又升回来。辽宁队最低谷的时候,我姥爷也因为脑血栓而动弹不得,看不了电视、也不记得篮球是个什么东西了,直到他去世。等老人家没了之后,辽宁队战绩又起来了,我却不怎么看了——外援越来越多,这CBA瞅着没意思了,还不如直接看NBA。只不过,辽宁队的消息,我还是要关注的。辽宁队在季后赛战胜八一、江苏,重回总决赛那年,我破天荒地又重新看了一次辽宁队,可惜对面是如日中天的广东。之后几次返回总决赛也是如此,辽宁队总是差那么一口气,仿佛“辽老二”的名字是个诅咒。

2018年的清明,我第一次在姥爷去世后回姥爷的老家,给他扫了墓,清理了坟头。当时我就想着,给我姥爷带的最好的消息能是什么呢?他最爱的外孙子大学毕业了?结婚了?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但最后,我带给他的消息是:辽宁队终于夺冠了!

没有比这更好的消息了。

时间又到2020年。

这一年,科比没了。我始终没问过我那个长得像科比的铁子的感受,只知道他在疫情期间仍然带着自己的儿子打打篮球。

而乔丹,大概是对英雄早殁的感同身受,立即推出了属于自己的纪录片《最后一舞》,我通过这部纪录片,终于了解了篮球之神的方方面面:他的坚强,他的脆弱,他的偏执,他犯过的错,他胜利后真实的喜悦……

巧了么,我在看电影版《灌篮高手》时,想的就是《最后一舞》。

乔丹不是一开始就成为GOAT乔丹,宫城良田也不是一开始就成为击败山王的主力控卫宫城良田。

《最后一舞》娓娓道来那个人走上神坛的过程,电影版《灌篮高手》也是前所未有地画出了一个普通篮球少年的成长历程——这是井上在过去从未做过,却可能一直想做的事。

漫画里画了樱木花道从门外汉到全国大赛翻了天地的全过程,虽然他一直在挣扎着努力成为篮球运动员,但他毕竟是JUMP漫画的主角,他的天赋夸张到不够真实。

井上爱樱木花道吗?当然爱!他笔下的樱木花道最终成为了篮球巨星:

Real 第8卷

但,樱木花道距离普通人太远了。

于是55岁的井上雄彦,设计了一个更真实的人生:宫城良田。

人总要经历过什么,才能成为现在的自己。

宫城就是井上雄彦自己的形象投影。

很多漫画家或多或少会把自身或者周围的事物画进作品。井上可能早已经把个人的形象、经历,对篮球的热情和不服输的个性,掰开来融入了每个湘北队球员的身上。

井上雄彦在画漫画之余打篮球

但,最像井上自己的,还是宫城、安田这些后卫球员。

井上雄彦高中时开始打篮球,1米6几的他只能打后卫位置,同时他所在的中学并不是什么体育名校。他和他的中学球队如同前两年的赤木刚宪和湘北队一样,在县大赛里每年很早就被淘汰。他并没有如同樱木、流川、仙道一般的天才能力,而是一个只能望着他人前进的普通球员。

井上雄彦年轻时

从上面两张图可以看出来,井上雄彦年轻时的样子很像他笔下安田、木暮这些长得有些路人的“文静”人物,跟他如今光头、络腮胡的样子大相径庭。

所以,他在画湘北队鱼腩时期的时候,应该是把自己中学时的那种失败和挫折都画进去了。

他确实是会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漫画世界的那类漫画家。

他在访谈里提到:《灌篮高手》是刻意画得搞笑、校园一些,是积极乐观的世界;但他在后来画《浪客行》的时候,是想着从反面入手,画一些真情实感。他画的《耳环》和《Real》也因此显得风格真实、残酷,没有了《灌篮高手》里的那种轻松和光明。

他在做电影剧本的时候,恐怕是找不到20年前的那种少年心境了,而是延续了《灌篮高手》完结后始终追求真情实感的那一面。

他不再追求着迎合读者、观众,而是忘乎所以地表达自我。

那么,剧场版以跟井上本人身高、位置相当的宫城为主角,就这么显得理所当然。其中,《耳环》那部分情节里,宫城对父母的愤怒与不屑,怕是把井上自己从小父母离异、在外祖父家长大的经历给投射过来了。而宫城看着队伍从鱼腩一步步走向称霸全国,应该也是井上在中学时候的梦想——他多想有一批杰出的队友,一起奋斗,站上最高的舞台啊!

我在看电影时想到的,差不多就是这些了:

宫城与哥哥斗牛,我想到的是我跟我铁子钻工厂的画面;

宫城看哥哥打球,我想到的是我跟我姥爷一起看CBA的场景;

宫城与队友们挑战山王成功,我想到的是辽宁队历经多年最终夺冠,想到是乔丹拼尽每一份力气的最后一舞;

井上雄彦表达的是他自己对篮球少年成长的理解,我想到的全是自己经历过的关于篮球的一切。

干得好,井上雄彦。